活动没灵感,就上益闻网-营销活动案例库-益闻EVENT活动没灵感,就上益闻网-营销活动案例库-益闻EVENT   

743-65.png‍‍‍‍‍‍‍‍‍‍‍‍‍‍‍‍‍‍‍‍‍

收藏
中国美术学院「东方幻想」元宇宙科幻大会 in 线上 
评论:0
收藏:9
类型: 大会发布会
行业: 文创艺教
品牌: 中国美术学院「
代理商: 待认领
时间: 2022-06-02
作者: 新媒体艺术站
来源: 新媒体艺术站(公众号ID: mediaart)
案例详情
案例评论(0)
热门推荐


*本文来源:新媒体艺术站(公众号ID: mediaart)原标题:《元宇宙科幻大会“东方幻想”即将开启!》


当虚拟侵入现实,现实重叠虚构,创作者该去往何方?


图片


图片


面对疫情,艺术、科技、科幻、文学、音乐等领域如何应对?当虚拟侵入现实,现实重叠虚构,创作者该去往何方?


“东方幻想”元宇宙科幻大会3大板块:元宇宙展览+“太空探索与元宇宙”音乐+高峰论坛2022年6月2日开启)。


“分布式叙事”的方式,打破现实空间的局限,创造性地将展区打造为天空、海洋、陆地、意识等“超表面”,陆地和意识世界以“阴阳鱼”的形态相反相生,尝试拓展东方幻想美学的内涵和边界……


本次元宇宙展览限量开放会在直播间抽取幸运观众免费参与其中哦~


图片


本次大会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的结课展,亦是泰山幻想文化大会暨蓬莱科幻学院成立仪式的预热,由蓬莱科幻学院院长吟光和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副所长俞同舟牵头策划,马海平、端木琦、杨平,以及美图公司王浙、许俊联合发起。

颇具前瞻性的是,在Vland云现场虚拟活动平台支持下,主展区发生于线上搭建的元宇宙空间,并与线下场域互动。由蓬莱科幻学院提供灵感、中国美院创院媒介所设计开发、美图公司艺术指导的数字吟游诗人的形象“灵光”,象征着作家与艺术家、设计师,在思想碰撞时诞生的火花绽放。



01
跨界展览


当参展者着陆之时,将化身数字吟游诗人“灵光”来到全新陌生的元宇宙世界,展开对“艺术乌托邦”展览的探索,接触展品后了解到:这其实是异世界散落在现实的文明碎片,给艺术家以灵感托付,造就不同风格形态的作品。但随着冒险的深入,会发现还有更深奥秘。

会发现还有更深奥秘。.jpg

体现文学、艺术、设计协同和师生共创在于,本次“艺术乌托邦”世界观出自作家吟光《天海小卷》等东方幻想作品系列,主角“吟游诗人”的旅途从现实进入线上、从古典穿越未来;中国美院学生毛雯婧经叙事指导,将数十件展品串联,在“良渚朋克”风格的小说《光音》中提出“光子加速器”科幻概念;蓬莱科幻学院首席科幻作家、中国赛博朋克元老杨平担纲设定,以讲述人的思维被入侵后的异化《裂变的木偶》作为收尾;蓬莱科幻学院科幻教师、“百花奖文学奖”得主游者指导剧本杀玩法,共同带领学生团队联合创作,将展品当成线索,形成层层嵌套解密的故事,引人沉浸其中,组队才能完成的任务增强了交互性和社交性。

组队才能完成的任务增强了交互性和社交性。.jpg

元宇宙空间设计灵感延续了20世纪70年代的传奇建筑团体“超级工作室”在 《建筑直方图》、《连续的纪念碑》 等作品以3×3尺度不断延展的方格度量与重造世界的“超表面”这一理念,试图使用不是简单的复刻真实空间,而是面向扁平世界、赛博空间的“地球生命的一种替代模型”设计理念。

由于传统设计分工无法应对元宇宙设计要求,俞同舟组建幻想设计师团队,分为三个工作组:虚拟建筑设计师(王怡丹等设计师)、数字资产艺术家(陈诗莹等设计师)、数字化身设定师(孙嘉等艺术家),采用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二年级课程《展示设计》中,由刘益红、张斌斌、潘子申、李诗琪等教师指导的展具、集群与组合为基础,以平面设计美学为元宇宙空间设计原则,以星球级、巨型、负向空间、虫洞、悬浮、反重力等为设计关键词,制定了一套面向于元宇宙的设计规范标准,在Vland云现场平台上最终完成了由6个空间集群的元宇宙空间。

1.jpg2.jpg

1.1 部分展出作品介绍


1.1.1 《海上舟》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展品有:周江毅、蒙政良、王瑞、吴浙杭、黄艳、王怡丹、尚欢的CG影片《海上舟》以平行蒙太奇与回环式套层结构叙事,通过叙事观念性内容,体现象征意象的“艺术乌托邦”沉思,并融入混乱又秩序的分型形式。


1.1.2 《远方》


图片


图片


卢易雨、董晓奥的自动化戏剧《远方》利用多人VR技术,让观众扮演剧本人物,体验故事,形成一套可以在任意地区体验的交互式沉浸式体验(偶遇)的方案。

图片


1.1.3 《大河》
   

图片


图片


陈诗莹、杨畅、冯天柏、徐嘉怡、朱冠豪的艺术乌托邦系列RPG游戏《大河》,结合历史中经典艺术流派与文化思潮,探索当人类物质条件饱和,精神欲望所着落之处,以“灵光”作为引子,探讨艺术对构建乌托邦社会的作用和技术发展后的乌托邦对艺术的反向作用,玩家操控主角在艺术乌托邦中探索游历,经历一系列荒谬的、戏剧化的事件,最终化作光晕归于大河。



02
科幻群像


大会的科幻作家、作品,以群像方式集体亮相,既有大家的演讲视频,也有小说文本,或以展具形式嵌入展区,或集群在“灵光之树”空间。

这里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授权展出其极具影响力的演讲——“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的获奖辞视频,表达了他富于思考和诗意的科幻理念。艺术家周江毅抽取刘慈欣的名言“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结合《三体》中经典“水滴”意象为创作元素,以“太空中的雨”的想象为出发点,定格水滴崩裂的瞬间形态,制成异形展具作为“能量体”摆在入口处。水在现实空间当中的滴落是单面崩开,设想如果在太空崩裂或许是多角度,而从各个角度看都是相同形态,黑白环装结构正是水形态的多维表现。

黑白环装结构正是水形态的多维表现。.jpg


这次数字娱乐与衍生应用工作室还与“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王晋康合作,教师团队带领同学从研究经典文本的叙事、世界观等出发,经过发散、生长、拓展,并在新的世界观架构下重新书写,再以视觉设计和交互理念作为路径,将科幻小说《七重外壳》做了“从改编到改变”的艺术尝试,呈现出多元的艺术形态。王晋康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作为中国科幻发展的见证人,他非常高兴参与国美的科幻课题,并勉励年轻的学子立足艺术与科技专业,创造新的科幻体验的同时,关注中国人根植在科幻中的浪漫情怀。   


关注中国人根植在科幻中的浪漫情怀。.jpg


韩松在《生存在科幻的时代》演讲中提出,拥有什么样神奇的梦想,对什么是明天的人类,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一切。陈楸帆在《文明焦虑是病,科幻是药吗?》演讲中认为,科幻能够解决人类社会整体结构性的焦虑。

“灵光之树”是一株金光闪闪的巨树构成的空间,由全球游戏动漫美术概念大赛(GGAC)金奖获得者王瑞所创作,作为艺术乌托邦中意识存储之地,充满灵性与美感。随着大会数字人“灵光”落足,树上长出许多闪光的科幻小说,其中不乏“全球华语星云奖”获奖作品:著名科幻作家宝树《猛犸女王》和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三星堆迷雾》的节选,都是首发版;谢云宁贡献了第十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分量最重的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穿越土星环》节选。

谢云宁贡献了第十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分量最重的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穿越土星环》节选。.jpg

中国科幻界各大机构均积极支持本次大会,包括但不限于科幻世界、八光分文化、未来事务管理局等。钓鱼城科幻学院的首席科幻作家阿缺最为特殊,他将多年来脑海中那些奇怪的念头、梦呓般的想象一股脑端了出来,在本次大会首次向世界展示,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天才作家的内心。


03
数字化身灵光


数字化神灵光.jpg


原创数字人“灵光”的创意概念由作家吟光提出,来源于本雅明“灵光”和巴什拉《烛之火》:“当人们面对烛光孤独而闲适地遐想时,他立刻就会明白这个发光的生命也是正在说话的生命。”美图公司美学研究院总监王浙输出视觉概念,提供艺术指导,与设计开发团队一起,仅用一周时间就创造出了数字角色“灵光”:从烛光中诞生的生命,将拟人的多重动态合而为一,寓意在拥抱和接受自己的过程中成长,最终形态往花型上趋近,直至生长成花,“有时,花似乎是从燃烧者火苗的煤中诞生的”。


有时,花似乎是从燃烧者火苗的煤中诞生的”。.jpg有时,花似乎是从燃烧者火苗的煤中诞生的”。2.jpg


最初为胎儿蜷缩的样子,阖着双目,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透露一丝光亮,因此以不透明实体的材质制作;随后不断扩大和上升,沉醉于自身的成长中,逐渐放开了封闭,变为半透明磨砂质地;经历了众多考验后,从孤独凝固的冷色转为玉质透明的暖色,不仅保护了孤独的过去,还以光芒照亮他人,抬起头,烛光制作的披风被吹动,旅者再度踏上旅途。


04

“太空探索与元宇宙”音乐


表达音乐创作者对人类未来在“太空探索与元宇宙”两种生存模式的展望,以音乐创作为载体、元宇宙科幻大会为舞台的一次展演。


舞台展演由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子音乐人之一、第一位在Techno发源地发行唱片的马海平策划,带领年轻的音乐人使用声音与视觉语言交织,将想法与观念转化为创作的声音和节奏,通过大量的声音采样、后期混音与旋律编写来还原与创造声音叙事,增强techno音乐与视觉的感官体验。马海平也将在论坛上分享电子音乐在Z世代流行文化的作用。

4.1 《解体》

图片


图片


其中杨舒淇、林诗君在《解体》中思考,Z世代人群再往后的网络原住民,出生即已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对构建虚拟空间与数字替身有强大的意愿,将虚拟空间作为生存环境,就此探讨虚拟世界作为现实的投射,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是怎样相辅相成的联系,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反乌托邦;

图片


图片


4.2 《牵引波束》

《牵引波束》2.gif


《牵引波束》.gif


董伊璠《牵引波束》则在极具历史戏剧性的苏联太空探索基础上,加入宇宙星际社会主义的广阔胸襟和壮美瑰丽,借助音乐和影像展现宏图和现实、理想和未来的悲歌,以及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迈出巨大步伐、并将持续迈进的高昂曲调。



05
学术讨论


从联合世界的Web1.0时代,经历了互动为主的Web2.0时代,现正在迈入智能的、分布的Web3.0时代,叙事持续发生媒介转变,显示出分发形式、多向结构、内容去作者化、智能化、共智化等特质。


在艺术与科技、文学与科幻的多重交融地带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分布式叙事”现象:一个故事的各元素被系统规划地分布在各通路平台,以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故事。如小说提供了世界设定、游戏让观众主动进行探索、平台建构角色虚拟空间、影音协助展开陈述,通过不同的网络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和树形等,组织成完整的叙事框架。


  • 活动时间:2022年6月2日
  • 活动平台:Vland云现场(vland.live)
  • 上午:10:00 – 10:15 元宇宙科幻艺术展开幕、10:15 – 11:30 展览导览
  • 下午:13:30 – 14:00 元宇宙音乐现场、14:00 – 17:30 高峰论坛

论坛议程:
  • 14:00 – 14:05先导片播映;
  • 14:05 – 14:20主持:吟光(Lucia Luo,作家,蓬莱科幻学院院长);特邀致辞:吴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谢承红(泰山科技学院副校长)
  • 14:20 – 14:30:论坛主持:俞同舟(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副所长)

  • 14:30 – 14:50:马海平(第一位在Techno发源地发行唱片的中国电子音乐人)

  • 14:50 – 15:10:林玉凤(Agnes Lam,澳门大学副教授)

  • 15:10 – 15:30:杨平(科幻作家,中国赛博朋克元祖)

  • 15:30 – 15:45:虚拟茶歇

  • 15:45 – 15:55:论坛主持:吟光

  • 15:55 – 16:15:王威廉(著名作家,中山大学副教授)

  • 16:15 – 16:35:塞缪尔·莱皮尔(Samuel Lepoil,法国沉浸式戏剧导演)

  • 16:35 – 16:55:王浙(美图公司美学研究院院长)

  • 16:55 – 17:30:对话环节


*本文来源:新媒体艺术站(公众号ID: mediaart)原标题:《元宇宙科幻大会“东方幻想”即将开启!》


文章底部分割线.png

— 不想错过最新最热案例?

扫码订阅每天1条案例朋友圈

乐叔3号微信二维码.png

不尬聊不闲聊不打扰(ID: cehuaren08)

文章底部分割线.png

近期热门方案合集推荐 —

根据「方案榜」新鲜出炉的《露营帐篷野餐合集》
浅推一下《潮玩市集嘉年华》合集
《夏日暑假档暖场合集》热浪袭来
购物中心商场广场综合体主题街区合集
音乐节美食节市集派对嘉年华合集
国潮国风汉服剧本杀合集


【版权声明】内容仅分享作者观点,不代表益闻网( www.yievent.com‍ )立场,欢迎加益哥小兄弟@策划界余文乐交流,乐叔微信:cehuaren08(请备注:益闻-城市-职位)。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单位所有,每篇案例务必注明作者及原始来源,如有错漏、侵权,请联系

TOP 250

益闻网对你的工作是否「有益」?
棒棒哒
扣鸡腿
投票
查看结果

‍‍‍‍‍‍1080-95 新年日历bann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