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张艾嘉、黄韵玲、刘若英三个女人在黄浦江边长达50分钟的压轴演出,以《成全》、《最爱》、《童年》、《光阴的故事》、《爱的代价》等经典曲目赚够了观众的眼泪。

走心所传递的品牌气质在此不多言,难的是深谙情感诉求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从张艾嘉、刘若英、黄韵玲重聚舞台到丁薇、李泉的合作,乐坛老友重逢永远都是乐迷心中乐于看到的“高光时刻”。

简单生活节在举办之前,采访撰写了一批参演音乐人的专访稿件。贾敏恕说:“怎么让这些音乐人能够在里面得到合适的推广?我们在整个过程中,都希望从前期到后期能有合适的专访稿件介绍,而并非只是一个三天的活动,我们希望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得到很好的推广,这其实很费功夫。”
论坛&书房部分的对话一直是简单生活节每年的重要内容,从往年的李宗盛、玛莎、蔡康永、姚明、贾樟柯到今年的青年志和中国三明治。主创团队希望来的人分享的逻辑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寻找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儿,专注做好,并让它形成对自己和其他人的价值,分享这个由衷的快乐和结果。

在情感营销方面,台湾文创品牌一向走在前面。在商业上文创品牌能够取得走红的本质,还是华人世界在急速变化的年代,骨子里对“人文情怀”的向往和回归。这种向往,有当下社会环境刻画的生活,有根源中历史的积淀,也有自信心提升的原因。
简单生活节在2006年开始起步的时候,团队努力把心目中的画面变成实体,简单总结,就是“已有声名积累”的音乐人+优秀有潜力的新人+有文化气息的品牌。
2006年,一个文创品牌叫“姜心比心”出现在简单生活节。它专门做保养品,很用心地研究东方人的体质如何,它的门店不是一张桌子摆几个瓶子,而是把品牌做努力的过程都搬过来,带动了大家对这个产品的好奇心,一起进入品牌的故事里。这给贾敏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简单生活节现场有果实乐园、私房生活、纯净市场、森林市集等供观众“剁手”的摊位区域。这些摊位包括了精选自台湾的20家品牌,主要分在私房生活和果实乐园。另外有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杭州、苏州、厦门、成都、深圳、银川、西安、广州等城市的66个品牌,共计近90个品牌上百位摊主,年龄从20岁出头的小姑娘到五六十岁的阿姨都有。

很多这样的例子构成了一个好的画面,无论是自创的品牌或者是已经很大的品牌,都开始把音乐场景当成品牌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环。贾敏恕说:“我们用生活方式去营销音乐的场景,让简单生活节成为一个品牌跟大众去沟通,并从纵深来慢慢带动整个行业的审美。”
细节决定体验,人性化的活动管理也非常重要。简单生活节的舞台硬体都按照演唱会标准来。在餐饮环节,主办方也考虑到了国人一日三餐的饮食差异,在不同时段摊位准备了不同的饮食。连度小月这一类从来不参加音乐节的餐饮大牌,都愿意为了简单生活节推出易于年轻观众接受的套餐。

△“来呀!国际青年音乐节”,每天万人观众入场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十分成熟的商业之都,音乐节的竞争正在更加激烈。

△十一前后在上海举办的音乐节
音乐节南迁的速度惊人(见音乐财经旧文:《报告更新 | 去年231个音乐节孰生孰死?南方土壤能否承接升级中的音乐节市场?》),上海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商业之都、潮流之都、文艺之都。越来越多的音乐节品牌在上海市场深耕细作。既有走多元、流行和综合路线的五一超级草莓音乐节,每年发生在秋天的大型电子音乐节——百威风暴,也有阵容先锋走前卫潮流路线的混凝草音乐节。今年十一期间,以嘻哈为主打的“来呀!国际青年音乐节”也十分抢眼,场地选在了沙滩,每天亦万人规模。
音乐节市场的竞争已从粗放时代进入精细化运营品牌的新阶段。在参加户外音乐节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之时,音乐节主办方们也越来越重视音乐节品牌气质的差异化,不断升级现场的用户体验。显然,仅仅只扮演一个音乐节主办恐怕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草莓音乐节背后是全产业链布局音乐泛娱乐产业的摩登天空,百威风暴电音节背后是布局电音全产业链的A2LiVE,刚刚落幕的上海爵士音乐节背后是长期深耕爵士音乐文化的JZ Music,简单生活节的背后则是——“街声”系统。
街声近几年开始更频繁地和内地音乐人合作。大陆已经是街声系统里事业的重心。在街声的体系里,除了每年发生在上海的简单生活节,去年和今年街声也投入银川丰收狂欢节和西湖音乐节,还有提供音乐人发布创作歌曲的街声网站及APP、扮演起巡演主办方的角色、版权管理发行品牌“派歌”,与腾讯视频自2016年开始就合作了视频栏目《大事发声》等。

△街声的体系
在这些业务里,外界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内地音乐人的身影。譬如,街声主办了Higher Brothers、旅行团和谢春花巡演,派歌帮赵雷、逃跑计划、Lu1等独立音乐人做版权管理和发行,简单生活节上的谢春花、鹿先森、Mr.Miss等青年原创力量,比重逐年提升。
街声团队认为,在可控的成本范围内,极力追求品质、提升工业力。并且要训练内部和外部合作团队,在开始和不同城市合作的同时,仍然保证品质、建立典范,才能真正从根本稳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说得务实一点,我们要更加掌握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群众的需求。”贾敏恕认为消费升级是必须坚持品质,“音乐行业太需要工业了,如果没有工业力,音乐人很难得到大量的提升,我们愿意做这个事情,而且希望做扎实,做得长久。”